1.車曬豔陽下 毒苯傷身---------聯合新聞網


車子曝曬過久,裝潢、皮件會因高溫釋放苯等有害物質,尤以新車最明顯。專家提醒,上車後先搖下車窗五到十分鐘,打開空調室外循環,讓內外空氣流通,再改為室內循環,以免吸入「毒氣」。


最近網路流傳一封電子郵件,提醒開車族慎防毒氣傷身。該郵件引用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,汽車的儀表板、皮革沙發和芳香劑,甚至汽油本身,都會揮發致癌物質「苯」,長期暴露的話,罹患白血病的風險大為增加。


鑽研毒物學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,汽車內的裝潢不論是皮革製品或塑化材質,都會使用黏著劑或其他有機溶劑,其中多少含有苯、甲苯、苯乙烯等化合物,所以新車都有這股味道。但要注意的是,車內的有機材質只要經過日曬一小時,這些有機化合物的濃度會比平常高出五倍以上。


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研究所教授詹長權也說,除了汽車內裝外,汽油本身也含有低濃度的苯,在非運轉的狀態下,遇到太陽曝曬會自然釋出苯等有害物質,這也是汽車在製造時被要求引擎室內加裝蒸發回收器的原因;但如果機件老舊,引擎室內的苯也會散逸到車廂內。


林杰樑表示,苯已界定為致癌物質,而甲苯則會抑制中樞神經,並對腦部和肝臟會有毒害,雖然汽車內裝所揮發的有害物質會隨時間而遞減,但日本研究發現,十年的老車也仍在車廂測得到。


此外,有些車主會使用隔熱紙或遮陽板來降低車廂被「烤」的溫度,但林杰樑提醒,某些品質不良的隔熱紙或遮陽板,可能含塑膠、鉛、鎘、汞等重金屬,在太陽直曬下,不僅阻絕熱源的效果有限,還可能釋放有害健康物質。


林杰樑和詹長權都強調,儘管汽車製造商使用汽車內裝的材質合格,但台灣地處亞熱帶,氣溫炎熱,經過豔陽的「日光浴」後,車廂內的有機溶劑、揮發氣體還是無所不在,而多數駕駛擔心空氣汙染經常緊閉車窗,依賴室內循環,反而不好。為了安全,開車到郊外時,不妨拉下車窗,儘量讓空氣多流通。


2.


方向盤 「熱」門燙傷來源


艷陽高照,不但行人吃不消,開車族如果找不到地下停車場或有樹蔭地方停車,數小時後車內就像烤箱。有醫師接獲汽車駕駛被高溫炙烤的方向盤燙傷的案例,也有人被安全帶上的鐵扣環燙傷,形成另類「車禍」。


台北市中山醫院外科醫師鄭耀銘指出,汽車在大熱天毫無遮蔭下,車內溫度可能高達攝氏五、六十度以上,尤以汽車駕駛座前方的儀表板和方向盤最為「炙手可熱」,由於汽車方向盤多是黑色或灰色,特別容易吸熱,溫度可能更高。


鄭耀銘表示,每年夏天都會接到這種燙傷患者,多數都是匆匆忙忙上車,等不及先打開車窗透氣散熱,就一屁股坐在滾燙的駕駛座上,有人因握不住燙手的方向盤而出車禍,也有人匆忙上車,手被高溫燙出水泡來。


他也提醒,兒童安全座椅表面雖是柔軟的布製材質,卻也容易吸熱,如果車廂內溫度升高,安全座椅也可能非常燙。家長切勿粗心因趕時間就讓小貝比一屁股坐下,可能讓孩子燙得哇哇叫。


【記者詹建富/台北報導】一名外務員到社區藥房購買維他命E軟膠囊,隨手放在汽車儀表板上;晚上返家,他發現早上買的軟膠囊竟溶化成油了。


這名外務員還以為藥局賣的是偽劣藥品,回到藥局理論,台北市開業藥師柯明道追問之下,原來是該外務員自己粗心,讓維他命E膠囊曬了一整天,也難怪化成油水了。


台北一家醫學中心日前也發生一名病人看病後領了降血脂的藥品,放在機車置物廂內,返家後,排裝的膠囊竟軟化,和錫箔包裝黏在一起。


柯明道指出,國人用藥常識多一知半解,有人會把藥品當食品,放在冰箱冷藏,有人放在浴室櫥櫃,更有人為了貪圖用藥方便,隨手放在車內,其實這些都不是正確的作法。他強調,多數的藥品以儲存在室溫攝氏廿五度到卅度為主,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品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威宏專業汽車音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